如何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操控术免疫?

如何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操控术免疫?

之前我做过一系列关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视频,在视频下方的评论区中,我看到很多人面对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患者似乎是如临大敌,唯恐避之不及。

也有许多人在评论里说:不要试图同情或理解“这些人”,一定要远远地离开他们。——仿佛NPD患者是致命病毒,一旦沾染上就永无翻身之地。

什么情况下,要远离「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

如果,你刚刚结束一段自恋型人格障碍虐待的关系,或者刚刚走上自我疗愈的道路,我举双手赞同你远离“这些人”——而且是离开得越远越好,不要回头。

因为此时,你的自我力量可能还没有强壮到足够抵御自恋型人格障碍病症的影响。你需要时间、空间、精力来复原属于你自己的能量,你需要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中,重新体验你的感受、需求和想法。

但同时,你也要知道,远离和躲避只是一个暂时的计划。你口中的“这些人”——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并不是关在动物园里的凶猛野兽,你不想看到他们,绕开走就好了;“这些人”也不是小丑Joker、连环杀人凶手等这些新闻里的极端分子,一辈子也很难碰上几个……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们,除去患有疾病以外,和我们一样是活生生的人们。他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和我们一样吃喝拉撒、生老病死,一辈子远离他们的梦想只能是奢望。

妖魔化「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反而会让你陷入被动

自恋型人格障碍疾病的流行率为多少呢?

在美国的数据中,被诊断的NPD患者在人群中的概率为6.2%。这个数据还只是“被诊断”的人数,在之前的视频和文章中我们也知道,由于该疾病会让人创造“梦幻世界”,主动前来就医的病患少之又少。所以,自恋型人格障碍实际的疾病流行率应该是远高于6.2%的。

在过往的视频中,我们也说过,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主要成因是由于强烈的、深刻的童年创伤(极度自恋的人真的爱自己吗?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会变好吗?)。由于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在中国父母辈那代人中(50后、60后),政治、社会、文化、家庭创伤极为普遍,而且目前这部分人群也很难有渠道进行疏通和疗愈。因此,在当今中国家庭中,很容易遇到拥有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的长辈。

综上所述,妖魔化「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对疾病的存在惶恐不安,反而会让我们陷入被动。

抱着“永远逃离NPD患者”的奢望,只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封闭,活得越来越战战兢兢。

当然,如果你现在对他们依然恨得咬牙切齿,也在回想起往事时阵阵后怕,我非常非常理解你。

但是,你要知道,你的一腔愤恨和热血冲动,你的小心翼翼和草木皆兵,不仅不会让你在想要操控你的人面前隐身或者强大,反而会让你就像黑夜中身披荧光粉一样显眼,让那些有心操控你的NPD患者一眼就能看穿你内心的害怕与渴望。

你“不能再次受伤”的害怕,和“一定要证明自己比他们强”的渴望,都是有心之人可以用来操控你的绝佳把柄。

你需要的,不是对「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唯恐避之不及,而是对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疾病带来的影响产生自我免疫。

只要我足够自信,就能够对自恋型人格障碍带来的影响免疫吗?

很多人听到了这里,都会第一个反应:「我知道了,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免疫NPD带来的影响!」

我会真诚地询问他们:「那么,自信对你来说,到底是什么呢?」

有些人会突然愣住,因为「自信」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符号般的存在,他们并没有细细想过其中的具体含义。

有些人会仔细思考一下,然后告诉我:「自信就是知道自己很厉害、很优秀啊!」但是马上,他们又会很忧愁地说:「可是,我有些地方还不错,但有些地方真是糟透了。在那些我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如果有NPD倾向的人来打压我、贬低我、操控我,我一定会立刻缴械投降的。哎,我到底怎样才能做到百毒不侵啊!」

自信是什么呢?

自信,英文是 Confidence,来自于拉丁语 fidere,意思是「去相信」。所以,自信在心理学中指的是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特别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胜任,或者至少可以完成一些生活中的任务。

然而,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有能力的呢?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两方面来知晓:一是从过往的成功经验中来了解自己的能力;二是从和他人的比较中来定位自己的能力。那么,我们感到自己在某些方面非常有自信,在某些方面特别没有自信,这就是很正常的。

自尊是什么呢?

而自尊,英文是 Self Esteem,其中的 Esteem 来源于拉丁语 aestimare,意思是「去鉴定、估价、衡量」。所以,自尊在心理学中,指的是我们在认知上、情感上对自我价值的评估。你也可以理解为,就是我们在心中给自己打的分数。自尊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是我们思考、感受和行动的出发点,它也反映和决定了我们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

听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总结出了自尊与自信的区别:自尊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而自信是一种根据场合变化的心情。

所以,我们会看到,拥有健康自尊的人不一定每时每刻都是自信的,同样,在某些领域非常自信的人也不一定拥有健康的自尊。比如,有些明星可以非常自信地面对着成千上万的观众进行表演,却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非常「玻璃心」、处处与人结怨。

在实际行动上,「健康自尊」的体现就是美国心理学家 Kristin Neff 提出的「自爱」的概念( Self Compassion )。「自爱」就是在你感受到自己的不足、缺陷、失败和痛苦后,还能够对自己充满善意、关爱、同情和理解的能力。哪怕是在你缺乏信心的领域,你也能给予自己耐心、认可和宽恕。

自爱的人,才会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疾病的影响完全免疫

「自爱」会让我们意识到,作为一名平凡人类的我们,是不可能完美的,所以生活中的痛苦和失败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正如心理学家 Kristin Neff 说的那样:「我们所有的成功和失败都会来了又走,它们既不能定义我们是谁,也不能确定我们有什么样的价值」。

在「自爱」的感染下,我们不会因为不想看到自己的弱点和失败而去逃避生活中的挑战,也不会因为感到缺乏关爱、而将这挑战变成夸张的个人肥皂剧。我们会更加清晰地看到眼前的情景,也会更加诚实地面对自我。

带着这样「自爱」的感受,我们会发现,如果有人,因为我们展现了脆弱、失落、痛苦、不完美等等的天然人性,就感到自己有权来贬低、控制、斥责、甚至是辱骂伤害我们,这是不是说明他们才是那个可笑且可悲的那个人?

难道他们自己没有这些天然人性,他们不会失败、痛苦、不完美吗?

同样都是平凡的人类,谁给予他们资格来肆意评断甚至定义我们的价值,他们又凭什么能把自己的感受需求凌驾于我们的感受需求之上?

通过这样的视角,我们就会感到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一切的情感操控、贬低、控制、斥责、甚至是辱骂伤害,都只是对方的观点而已,而且是对方由于自身创伤经历而产生的主观想法——不管对方是谁,和我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对方的观点都不是世上唯一的真理,我们不需要一定同意对方的观点。

这就好比我喜欢红色,但对方喜欢白色一样。我当然没办法改变对方喜欢白色的事实,但我也可以坚持我对于红色的喜欢,我们的观点本身没有任何对错之分。错的是对方强迫我改变我的,顺从他们的喜欢。

拥有「自爱」力量的我们,就不会被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擅长的煤气灯操控法拉进他们的现实里。我们知道,自己可以一直待在属于我们的现实里:我明白我是谁,我知道我有什么样的价值,我的需求和感受都是属于我的真实体验。

测一测,你离免疫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操控术还差多远?

根据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心理学教授 Serena Chen 的研究成果,我建议你,问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来看看你离免疫自恋型人格障碍带来的影响——自爱力量还有多远。

这三个问题是:

  1. 我正在对自己善良吗?我正在理解自己吗?

  2. 我正在承认自己的缺陷,接纳自己的失败,并明白缺陷与失败是人之常情吗?

  3. 我正在意识到、接纳、并且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吗?

你可以在生活的任何时刻,特别是在遭受到挑战和困难的时刻,问自己这三个问题,来评估自己是否正在实践「自爱」。

如果你发现,此时此刻自己的「自爱」力量很低。那么,适当的自我封闭和保护,也是非常有必要。你需要先照顾好自己,创建一个温和宽容的内心环境,静静等待自爱力量慢慢回升之后,再去勇敢地面对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人际挑战。

相关文章:

  1. 我被职场PUA了——遭遇到职场霸凌者应该怎么做?https://coc.care/cnblog/workspacepua

  2. 自恋人格障碍相关科普视频: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


朵拉陈,Dora Dui Chen, MA, MSW, LCSW

美国加州独立执业心理治疗师,活跃的临床心理学科普者,拥有硅谷心理工作室Compassion Counseling,《走出原生家庭创伤》作者,了解她的心理咨询服务

微信公众号「朵拉陈暖心小站」;微博@朵拉陈Dora;知乎@朵拉陈;YouTube频道 「心理深呼吸」。